close

每天讀點道德經

每天讀點道德經秒殺搶購

每天讀點道德經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人文史地-哲學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280
  • 優惠價:9252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

  • 每天讀點道德經

    想了解更多每天讀點道德經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與經典為伍 與聖賢同在

      本書為國高、中學生最佳課外讀物,一天讀一點,增進國學常識於生活之中,輕鬆無負擔。

      《老子,姓李,名耳,諡曰聃,字伯陽。春秋時期思想家,道家創始人。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。《道德經》是老子流傳下來的唯一著作。

      在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體系中間,《道德經》佔據了一個十分特殊的位置。可以說,它是中國古典哲學這個大體系的基礎。甚至有人說:「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產,儘管汗牛充棟,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、思想與精神,當首數老子的《道德經》。」

      《道德經》共九九八十一章,僅以簡潔優美的五千文字,構造出了一個樸素、自然、豁達、飄逸的宇宙觀、人生觀、方法論的宏大框架。而後來中國古典哲學,特別是有關道德的學說,不論是道、墨還是儒,並沒有超越這個框架。

      老子影響所及,不但融匯於儒、釋,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文明基本肌骨,隨著中華民族走向世界,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。

     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,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,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,除了《聖經》以外就是《道德經》。

      德國哲人尼采在讀完《道德經》之後,大加稱讚,說老子思想「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,滿載寶藏,放下汲桶,唾手可得」。而黑格爾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,海德格更把老子的「道」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。

      當前,世界性的「老子熱」、「大道熱」,其勢洶湧澎湃。這不是出於偶然,而是老子道德文化真理光輝的真實再現。

      在《道德經》這部書中,老子提出許多重要的哲學思想。

      道:在老子的哲學體系中,「道」是最高的哲學範疇。老子認為,世間一切事物的生存、發展和消亡,無不是在時間、空間及環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,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其發展過程。在完成這個過程時是遵循一個法則的,這個法則就是「道」。

      德:萬物順應「道」而形成的自性、本然,是「道」的具體映現。

      柔:老子認為,「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,柔弱的屬於生存的一類。」「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」正因為「柔弱」可無堅不摧,所以老子提出「守柔曰強」。

      無:老子說: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」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云:有有我之境,有無我之境。「可堪孤館閉春寒,杜鵑聲裡斜陽暮。」有我之境也。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」「寒波澹澹起,白鳥悠悠下。」無我之境也。

      水:老子對水的著墨雖然不多,但能夠與「道」相提並論的則只有水。道家提倡要像風、水一樣柔弱、謙下、寬容。看起來誰都能戰勝它,一個指頭就能戳透它,但最終以柔克剛,風能颳斷大樹,吹垮房屋,水能沖決大堤,淹沒山陵。

      靜:老子說:「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」,即只要我們自身「守靜」、「無為」,天下就會相安無事。「守靜」是防止輕率的根基,「無為」是遏制躁動的主宰。

      反:即老子的辯證法思想。老子提出了大小、上下、正奇、先後、主客、進退、輕重、難易、張合、興廢、與奪、靜躁、剛柔、強弱、智愚、生死、善惡、美醜、貴賤乃至盈虛、有無、陰陽、禍福等一系列矛盾概念,並且認為矛盾的雙方既是對立的,又是相互依存的,而且可以相互轉化。

      魯迅說:「中國的根柢全在道家。」這裡所指的根柢就是指中國的優秀文化,其中尤以道為甚。

      現代人確實很幸福,衣、食、住、行都是現代化的。這種情形是老子那個時代做夢也想像不出來的。你看,老子當年出關的時候,騎的是一頭青牛,一挪一挪的很「老土」。今天我們有飛機,有汽車,有高鐵,有地鐵,他哪裡想像得出來呀!再看老子寫的《道德經》,好艱苦!用毛筆,然後在一個竹片、一個竹片上,一個字、一個字地寫,今天我們用電腦一彈而就。但是古代人是人,現代人也是人,古代人有七情六欲,現代人也有六欲七情。你看看,人性是相通的,所以現代人和古代人有好多共同的話題,不過現代人碰到的問題更複雜、更多、更麻煩。如果我們聽一聽老子的相關教導,會非常有價值。

      《道德經》是一座便橋,它通古今,通東西,通天地,通寰宇,通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,通現實世界與心靈園地。

      哲人說,一人一世界。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。讓我們走近老子,實現與老子居,與老子謀。透過與老子跨越時空的對話,你對世界的看法,定能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。

      本書為國高、中學生最佳課外讀物,一天讀一點,增進國學常識於生活之中。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前言  ∕
    上篇‧道經
    第一章  道可道,非常道  ∕
    第二章 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  ∕
    第三章 不尚賢,不貴難得之貨  ∕
    第四章 道沖,而用之或不盈  ∕
    第五章 天地不仁  ∕
    第六章 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  ∕
    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  ∕
    第八章 上善若水  ∕
    第九章 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  ∕
    第十章 生而不有,長而不宰  ∕
    第十一章 有之為利,無之為用  ∕
    第十二章 為腹不為目  ∕
    第十三章 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  ∕
    第十四章 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  ∕
    第十五章 孰能濁以止?靜之徐清  ∕
    第十六章 致虛極,守靜篤  ∕
    第十七章 太上,不知有之  ∕
    第十八章 大道廢,有仁義  ∕
    第十九章 見素抱樸,少思寡欲,絕學無憂  ∕
    第二十章 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  ∕
   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  ∕
    第二十二章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  ∕
  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  ∕
   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  ∕
  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  ∕
    第二十六章 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  ∕
   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  ∕
    第二十八章 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  ∕
    第二十九章 無為,故無敗;無執,故無失  ∕
    第三十章 物壯則老  ∕
    第三十一章 兵者,不祥之器  ∕
    第三十二章 知止可以不殆  ∕
   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  ∕
   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  ∕
   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,天下往  ∕
    第三十六章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  ∕
   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靜,天地將自正  ∕

    下篇‧德經
   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  ∕
    第三十九章 祿祿如玉,珞珞如石  ∕
    第四十章 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  ∕
    第四十一章 不笑不足以為道  ∕
    第四十二章 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  ∕
   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  ∕
   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  ∕
   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  ∕
   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,常足  ∕
   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,知天下  ∕
    第四十八章 取天下常以無事  ∕
    第四十九章 聖人常無心  ∕
   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  ∕
    第五十一章 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  ∕
    第五十二章 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  ∕
    第五十三章 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  ∕
    第五十四章 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  ∕
  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  ∕
   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  ∕
    第五十七章 以無事取天下  ∕
    第五十八章 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  ∕
    第五十九章 治人、事天,莫若嗇  ∕
    第六十章 德交歸焉  ∕
   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為下  ∕
    第六十二章 道者,萬物之奧  ∕
    第六十三章 終不為大,能成其大  ∕
   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  ∕
    第六十五章 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  ∕
    第六十六章 為百谷王,其善下之  ∕
   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  ∕
    第六十八章 善用人者,為之下  ∕
    第六十九章 禍莫大於輕敵  ∕
    第七十章 聖人被褐而懷玉  ∕
  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,尚矣  ∕
   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  ∕
   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,則殺,勇於不敢,則活  ∕
    第七十四章 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  ∕
    第七十五章 無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  ∕
    第七十六章 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  ∕
    第七十七章 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  ∕
   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  ∕
    第七十九章 有德司契,無德司徹  ∕
    第八十章 小邦寡民  ∕
    第八十一章 為而不爭  ∕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lzxzx12510 的頭像
      lzxzx12510

      lzxzx12510的部落格

      lzxzx12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